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好句】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是鲁迅先生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中的一篇经典作品,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景—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。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对比,表达了作者对自由、童趣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反思。
一、好词总结
序号 | 好词 | 释义/出处说明 |
1 | 草木葱茏 | 形容百草园中植物茂盛、生机勃勃 |
2 | 窗明几净 | 描述三味书屋环境整洁明亮 |
3 | 鸡犬相闻 | 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|
4 | 悠然自得 | 描写童年在百草园中玩耍时的快乐心情 |
5 | 恭恭敬敬 | 形容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敬畏 |
6 | 人声鼎沸 | 描绘三味书屋中读书声嘈杂的情景 |
7 | 精神焕发 | 表现孩童在自然中获得的活力 |
8 | 烟雾缭绕 | 描述冬天里屋内温暖的气息 |
9 | 童言无忌 | 表达儿童天真直率的性格 |
10 | 依依不舍 | 表达离开百草园时的情感 |
二、好句摘录与赏析
序号 | 好句摘录 | 赏析说明 |
1 | “不必说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葚;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,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。” | 运用排比句式,生动描绘百草园的自然景象,展现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。 |
2 | “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们在这里弹琴。” | 拟人手法赋予昆虫生命,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,体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。 |
3 | “我于是日日盼望,终于在那一年,我的父亲允许了。” |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时光的渴望与珍惜,情感真挚。 |
4 | “书没有读成,画却成了,现在还挂在我的书桌前。” | 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兴趣的坚持,也反映出对旧式教育方式的无奈与反思。 |
5 | “他有一条戒尺,但是不常用,也有罚跪的规则,但也不常用。” | 反映出三味书屋虽然规矩森严,但并非完全苛刻,体现出一种温和的教育方式。 |
6 | “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,只要读书。” | 揭示封建教育对儿童好奇心的压制,表达作者对自由学习的向往。 |
7 | “我总要骂他几句,然后又去玩。” | 展现儿童天性中的调皮与反叛,也反映出对束缚的不满。 |
8 | “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,夏夜乘凉,往往有些怕怕的。” | 通过一个故事表达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,也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经历的深刻思考。 |
9 | “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。” | 表达对成长过程中被迫接受规训的困惑与无奈,情感细腻。 |
10 | “我至今一想起,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。” | 表现出对童年被剥夺自由的感慨,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。 |
三、结语
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不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,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与个体成长的作品。通过“好词好句”的积累与分析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笔下的童年世界,感受他对自然、教育与人生的真实感悟。这篇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