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捶胸顿足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写人在极度悲伤、懊悔或愤怒时的情绪反应。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用手拍打胸口、用脚跺地的动作,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波动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捶胸顿足 |
拼音 | chuí xiōng dùn zú |
含义 | 形容人因极度悲痛、懊悔或愤怒而做出的激烈动作,如拍打胸口、跺脚等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(虽未直接出现该词,但类似情感表达常见于古代文学)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,形容情绪激动时的外在表现。 |
近义词 | 悲痛欲绝、痛心疾首、捶胸跌足 |
反义词 | 泰然自若、镇定自若、无动于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悲伤场合 | 看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,他捶胸顿足,痛苦万分。 |
懊悔场合 | 回忆起过去的错误决定,他捶胸顿足,后悔不已。 |
愤怒场合 | 听到不公平的待遇,他捶胸顿足,怒不可遏。 |
三、总结
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描述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行为表现。它不仅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愤怒,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,可以更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。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,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