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什么意思】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,内容博大精深,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。其中“内经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是书中重要的核心理念之一,体现了中医对人体、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整体认识。
一、
“内经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这句话出自《黄帝内经》,意思是说,《内经》所阐述的医学理论是以“阴阳”为法则,以“术数”为方法。这里的“阴阳”代表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;“术数”则指古代用于推演、计算和预测的方法,如天干地支、五行生克等。
在中医理论中,“阴阳”是解释生命活动、疾病变化的根本原则,而“术数”则是古人用来观察自然、掌握规律的一种手段。两者结合,构成了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体系。
二、表格解析
| 概念 | 含义说明 | 在中医中的作用 |
| 阴阳 | 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,如寒热、动静、表里等,是中医辨证的核心概念。 | 用于分析人体生理、病理及疾病的本质 |
| 法于阴阳 | “法”即法则、依据,“法于阴阳”意为一切医学实践都应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。 | 指导诊断、治疗和养生,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|
| 术数 | 古代用于推演天地运行、人事变化的数理方法,包括天文历法、五行、干支等。 | 用于理解自然节律,指导医疗实践 |
| 和于术数 | “和”即调和、协调,“和于术数”意为将医学与术数相结合,达到和谐状态。 | 强调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|
三、深入理解
“内经法于阴阳”强调的是中医的哲学基础——以阴阳平衡为核心,认为人体健康依赖于阴阳的动态平衡。若阴阳失调,则会导致疾病发生。
“和于术数”则体现了一种整体观和系统观,中医不仅关注人体内部的变化,还注重与外部环境(如季节、气候、地理)的关系。通过“术数”的方式,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些变化,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。
因此,这两句话不仅是对《内经》内容的高度概括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运用。
四、结语
“内经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是《黄帝内经》思想的重要体现,它揭示了中医理论中阴阳辩证与术数推演相结合的独特思维方式。这种思想不仅指导了古代医学的发展,也为现代中医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