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阋墙原意是什么】“阋墙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兄弟之间在墙内争吵,但面对外敌时却能共同抵御。后来,“阋墙”一词逐渐演变为形容兄弟或亲属之间因矛盾而发生争斗的典故。
一、
“阋墙”原意是指兄弟之间在家中发生争执、打架,后来引申为内部矛盾、互相争斗。这个词语最早见于《诗经》,原本描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,但在后世使用中,多用于比喻国家、组织或团体内部因利益、意见不合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。
该成语强调的是“内斗”的现象,通常带有负面色彩,提醒人们应团结一致,避免因内部纷争而削弱整体力量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隅墙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 |
原意 | 兄弟在家中争吵 |
引申义 | 内部矛盾、互相争斗 |
使用场景 | 比喻国家、团体或家庭内部的冲突 |
负面含义 | 提醒团结,避免内耗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批评内部不和的现象 |
三、结语
“阋墙”一词虽源自古代诗歌,但其现实意义深远。无论是在家庭、单位还是国家层面,内部的和谐与团结都是发展的基础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注重沟通与理解,减少不必要的争执,共同维护整体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