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伏惟尚飨什么意思】“伏惟尚飨”是一个古文中的词语,常见于祭文或哀悼文中,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一词语较为生僻,很多人对其含义并不清楚。本文将从字义、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伏惟尚飨”由四个字组成,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:
- 伏:表示低头、俯伏,有恭敬之意。
- 惟:表示“只”、“只是”,也可理解为“思”。
- 尚:表示“还”、“仍然”,有继续、延续之意。
- 飨:本义是祭祀时供奉的食物,引申为接受祭品,也常用于对逝者的祭奠。
合起来,“伏惟尚飨”可以理解为:“恭敬地请求(逝者)仍能享用(祭品)”。这是古人用于祭文末尾的一种固定格式,表示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仍能享受后人所献的祭品,寄托哀思与敬意。
该词多见于古代祭文、碑文、墓志铭等文献中,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宗教色彩。
二、表格总结
字 | 含义 | 用法说明 |
伏 | 低头、俯伏 | 表示恭敬、谦卑的态度 |
惟 | 只、仅、思 | 引导语,表达思念或唯一之意 |
尚 | 还、仍然 | 表示持续、延续的状态 |
飨 | 祭祀之食 | 供奉给逝者的食物,象征祭奠 |
三、使用场景与文化意义
“伏惟尚飨”主要用于以下场合:
- 祭文结尾:如《祭十二郎文》《出师表》等古代文章中常用此语。
- 墓志铭:在碑文或墓志中,表示对逝者的追思与祭拜。
- 丧礼仪式:在传统丧礼中,用于表达对亡灵的敬意。
从文化角度看,它体现了中国古代“事死如事生”的思想,强调对先人的尊重与延续情感联系。
四、现代应用与理解
在现代,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,“伏惟尚飨”已不再常用,但在文学、历史研究或传统文化爱好者中仍有认知。若在阅读古籍或参与传统礼仪时遇到此词,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。
五、结语
“伏惟尚飨”虽为古语,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古代祭文中的一个标志性词汇,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、死亡与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