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平十法和破十法的原理】在小学数学中,尤其是学习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时,“平十法”和“破十法”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。它们帮助学生理解减法中的借位过程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以下是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。
一、平十法的原理
定义:
平十法是指在进行减法运算时,把被减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,再用这个整十数减去减数,最后将结果与剩下的个位数相加的方法。
适用场景:
适用于被减数个位数小于减数的情况,例如:13 - 5。
步骤说明:
1. 将被减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(如:13 = 10 + 3)。
2. 用整十数减去减数(如:10 - 5 = 5)。
3. 将结果与个位数相加(如:5 + 3 = 8)。
优点:
- 简单直观,适合初学者理解。
- 有助于培养数的分解与组合能力。
二、破十法的原理
定义:
破十法是指在进行减法运算时,先将被减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,然后从整十数中“借出”一个十,变成另一个整十数,再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。
适用场景:
同样适用于被减数个位数小于减数的情况,例如:14 - 7。
步骤说明:
1. 将被减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(如:14 = 10 + 4)。
2. 从整十数中“借出”一个十,变成9个十和14个一(即:14 = 9 + 10 + 4)。
3. 用新的整十数减去减数(如:10 - 7 = 3)。
4. 将结果与原来的个位数相加(如:3 + 4 = 7)。
优点:
- 更接近实际的借位过程,便于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。
- 帮助学生理解“借位”的概念。
三、平十法与破十法对比表
| 对比项 | 平十法 | 破十法 |
| 定义 | 拆分被减数为整十和个位,分别计算 | 拆分被减数后,从整十中借一位 |
| 步骤 | 1. 拆分;2. 整十减减数;3. 加个位 | 1. 拆分;2. 借位;3. 减;4. 加个位 |
| 适用情况 | 被减数个位小于减数 | 被减数个位小于减数 |
| 理解难度 | 较简单,适合初学者 | 稍复杂,需理解借位概念 |
| 优点 | 直观易懂,便于数的分解 | 接近实际运算,有助于理解借位 |
| 缺点 | 不利于理解借位过程 | 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|
四、总结
平十法和破十法都是帮助小学生掌握20以内减法的重要方法。平十法更注重数的拆分与组合,而破十法则更贴近实际的借位操作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,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讲解,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,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