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始作俑者是啥意思】“始作俑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的丧葬习俗。最初,“俑”指的是陪葬用的陶制或木制人形,用来代替活人殉葬。秦汉时期,这种做法逐渐被禁止,但“始作俑者”这个词语却保留了下来,并引申为“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”,尤其是指那些开创不良先例、引发问题或造成负面影响的人。
一、
“始作俑者”原意是指最早使用俑来殉葬的人,后来引申为“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”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多用于贬义,指那些首先做出错误行为或引发问题的人。虽然字面上没有明确褒贬,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批评意味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始作俑者 |
出处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” |
原意 | 最早使用俑来殉葬的人 |
引申义 | 第一个做某事的人,常含贬义 |
现代用法 | 指引发问题或不良影响的首犯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批评某人率先做出错误行为 |
近义词 | 首恶、罪魁祸首 |
反义词 | 后继者、跟随者 |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语境选择:该词多用于负面语境,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场合。
2. 语气把握:使用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显得过于指责或攻击性。
3. 文化背景:了解其历史来源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含义。
总之,“始作俑者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对行为后果的反思与警示。在日常交流中,合理使用这一词语,能够更精准地表达观点和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