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坤仪相关的成语】“坤仪”一词源自《易经》,在传统文化中,“坤”代表地,象征柔顺、包容与承载;“仪”则有礼仪、规范之意。因此,“坤仪”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德行与气质,尤其在古代文人笔下,多用于赞美女子温婉贤淑、端庄持重的品格。
虽然“坤仪”本身并非成语,但在古籍和文学作品中,有许多与“坤仪”精神相契合的成语,这些成语往往体现出女性美德、处世之道或家庭伦理等内涵。以下是一些与“坤仪”精神相关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:
成语 | 解释 |
妇德妇言 | 指女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言辞,强调女性的修养与举止。 |
三从四德 | 古代对女性的行为规范,包括“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”以及“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”。 |
温柔贤惠 | 形容女子性格温和、善良、善解人意,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形象。 |
端庄持重 | 指女子举止得体、稳重不轻浮,体现一种内在的修养。 |
贤妻良母 | 指能操持家务、教育子女、体贴丈夫的女性典范。 |
井井有条 | 原指事物有条理,后也用于形容女子管理家务有条不紊。 |
言听计从 | 指对长辈或配偶言听计从,虽有贬义,但也反映传统家庭中的服从观念。 |
妾妇之道 | 指女子过于依附他人,缺乏独立人格,带有批评意味。 |
大义灭亲 | 虽非专指女性,但也可用于形容女子为正义而牺牲个人情感。 |
家和万事兴 | 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,常用于鼓励夫妻相敬如宾,共同维护家庭和谐。 |
以上成语虽不直接包含“坤仪”,但其内涵与“坤仪”所象征的女性美德密切相关,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行为、品德及家庭角色的期待与规范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许多传统观念已发生改变,但这些成语仍可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,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中女性的地位与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