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采桑子重阳的简要赏析】《采桑子·重阳》是毛泽东于1929年秋创作的一首词,属于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中的一部分。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,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登高望远、壮志凌云的情景,展现了革命者的豪情与乐观精神。
该词语言简练、意境开阔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,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常见的“豪放”风格。全词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,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。
一、
项目 | 内容 |
作品名称 | 《采桑子·重阳》 |
作者 | 毛泽东 |
创作时间 | 1929年秋 |
背景 | 红军长征途中,登高望远,表达革命理想 |
主题思想 | 表现革命者的豪情壮志与乐观精神 |
风格特点 | 语言简练,意境开阔,气势磅礴 |
代表句子 | “战地黄花分外香”、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 |
二、简要赏析
《采桑子·重阳》虽篇幅不长,但情感深沉,意蕴丰富。词中“战地黄花分外香”一句,将战争环境中的自然景物赋予了新的意义,表现出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坚定的精神风貌。而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则表达了对革命目标的执着追求,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。
整首词融合了写景与抒情,既有对重阳时节的描写,也有对革命事业的思考,体现出毛泽东诗词中常见的“诗史结合”的特色。
三、结语
《采桑子·重阳》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的佳作,它不仅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。通过这首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,更能体会到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