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烘托怎么读】“烘托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,常用于文学、艺术或日常表达中。很多人在遇到这个词语时,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。本文将对“烘托”的读音、词义及用法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烘托”是一个动词,拼音为 hōng tuō。其中,“烘”读作 hōng(第一声),意思是用火烤或加热;“托”读作 tuō(第一声),意思是扶持、衬托。合起来,“烘托”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来衬托、突出主体,使其更加鲜明或生动。
在文学创作中,“烘托”常用来形容通过对环境、人物动作、语言等的描写,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。例如,在描写一个悲伤的场景时,作者可能会用阴暗的天气、缓慢的动作等来“烘托”出一种沉重的氛围。
此外,“烘托”也常用于绘画、摄影等领域,指通过光影、色彩等手段来突出画面的主体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拼音 | 注音符号 | 词性 | 含义 | 用法示例 |
烘托 | hōng tuō | ㄏㄨㄥ ㄊㄨㄛ | 动词 | 通过外部因素来衬托主体,使主体更突出 | 文章通过描写自然景色,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感。 |
烘 | hōng | ㄏㄨㄥ | 动词 | 用火烤、加热 | 烘烤食物时要注意火候。 |
托 | tuō | ㄊㄨㄛ | 动词 | 扶持、支撑、衬托 | 她托着孩子的肩膀,鼓励他前进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1. “烘托”与“烘烤”不同,前者是比喻用法,后者是实际动作。
2. 在写作中使用“烘托”时,应注意语境的搭配,避免生硬或不自然。
3. “烘托”多用于文学、艺术、影视等领域,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烘托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,更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。掌握其读音和用法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