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沈宜修简介】沈宜修(1590—1635),字柔嘉,号鹂音,是明末著名的女诗人、文学家。她出生于江苏吴县(今苏州),出身于书香门第,父亲沈珫为明代官员,母亲王氏亦有才学。沈宜修自幼聪慧好学,擅长诗文,尤以词作见长,与她的妹妹沈宛容并称“吴中二沈”,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誉。
沈宜修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,情感细腻,内容多涉及闺阁生活、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。她不仅自己创作诗词,还编纂了《鹂音集》等作品,收录了自己及家人、友人的诗作,成为研究明代女性文学的重要资料。
此外,沈宜修还是一位贤妻良母,她与丈夫叶绍袁育有三子一女,家庭生活和谐美满。尽管身处封建社会,她仍能在文学道路上有所成就,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坚韧的精神。
以下是对沈宜修的基本信息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沈宜修 |
字 | 柔嘉 |
号 | 鹂音 |
出生年份 | 1590年 |
去世年份 | 1635年 |
籍贯 | 江苏吴县(今苏州) |
家庭背景 | 书香门第,父沈珫为官员 |
文学成就 | 女诗人、词人,著有《鹂音集》 |
代表风格 | 清新婉约,情感细腻 |
家庭状况 | 夫妻恩爱,育有四子女 |
历史地位 | 明代女性文学代表人物 |
沈宜修虽生于封建时代,却以自己的才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是古代女性才学与美德的典范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