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德才兼备的国语辞典是什么】在中文语境中,“德才兼备”是一个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,又有出色的能力和才华的词语。然而,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,“德才兼备的国语辞典”则显得有些奇怪,因为“国语辞典”通常指的是用于学习和查阅普通话(即中国标准语言)词汇的工具书,而“德才兼备”则是对人的评价。
因此,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理解为:“在国语辞典中,如何体现‘德才兼备’这一概念?” 或者 “有没有一本辞典专门收录‘德才兼备’相关的词语或解释?”
虽然目前没有一本专门以“德才兼备”命名的国语辞典,但许多权威的汉语辞典中都包含了与“德”和“才”相关的词条,并且在解释中往往强调两者的结合。
总结:
“德才兼备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辞典名称,而是对人综合素质的一种评价。在国语辞典中,与“德”和“才”相关的词语和解释广泛存在,如“品德”、“才能”、“贤能”等。这些词语的释义往往强调道德修养与能力素质的统一,从而间接体现了“德才兼备”的理念。
表格:相关词语及释义
词语 | 释义 |
德 | 道德、品行,指人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。 |
才 | 才能、才干,指人在某方面的能力或技能。 |
品德 | 个人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和修养。 |
才能 | 在特定领域内表现出的技能或智慧。 |
贤能 | 有德又有才的人,常用于赞美人才。 |
修身齐家 | 强调个人修养与家庭管理,是“德”的延伸。 |
治国安邦 | 指治理国家和安定社会,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。 |
仁义礼智信 |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五常,代表道德规范。 |
人才 | 具备一定能力和品德的人,是“德才兼备”的具体体现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德才兼备”虽不是辞典的名称,但在国语辞典中确实有大量与之相关的词语和解释。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“德”与“才”并重的价值观。